第(2/3)页 于是,这份官文被直接扔到了荒郊野外。 崇祯二年,三月。 宜川县各地开始准备春耕。 因为前年陕北延安府先是干旱后霜灾,导致大量的耕地绝收,不少村里都是无人,全去逃荒了。 此时宜川县有人口三万二千人,户五千一百。 其中农户四千五百,所以一千六百顷耕地平分到户,每户大概有耕种三十五亩。 因为田地有良田,差田之分。 所以,韩昔规划了增五减五的政策,好田耕种减掉五亩,差田加五亩。每里配发二十头牛。 税赋也和农户说好,十收三,农户大多没意见,毕竟很多农户都是从十收四,十收五过来的。 陈家沟。 韩昔穿着官袍,形象有些邋遢,这两月为了划分耕地,可是让他掉落不少头发,为此他还弄出了四十多个文吏辅助自己,但还是有忙不过的感觉。 “将土都隆起来一点,你这个挖的太深了。”韩昔穿着官袍在耕地上指挥着,还真有那么几分清官意思。 要是没人说,也不会有人知道韩昔一伙人是土匪吧! 看了一眼山腰处忙碌的身影,还有哗哗的水流声,韩昔发现他还是满喜欢陈家沟的。 陈家沟这两个月又开垦荒地两顷。耕地已是有二十一顷。 一顷耕地种植水稻,其余的都种植土豆。 如果顺利的话,今年陈家沟能收上来四万石土豆,一百石水稻。 四万石土豆足够整个宜川县三万多人口吃半年了。 韩昔想想就莫名的有成就,用二十多顷地,养活三万多人半年。 要是换做小麦的话,估摸要七百多顷地才行。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。 一晃眼又是三月过去。 陈家沟土地上的土豆苗已是发黄,有不少的麦苗已经枯萎。 等过多十几日,成片的土豆苗枯萎就能收获了。 此时,陈家沟村口聚拢了不少人。 这些都是从附近里聚集过来的。 当然,这些人过来不是为了看土豆的收获,而是为了水源。 第(2/3)页